合以求形成一举击溃的效果。这些手段可谓是程咬金的三板斧,谁都知道,但是真要用好,或者说躲过去,却都不是那么容易。
斐潜笑话曹军计穷,并不代表他会因此而轻视敌人;恰恰相反,他不仅是很重视,而且还花了很多时间来专门研究曹操习惯采用的战术特点,反复地思考该如何在战场上争取主动。
同时,斐潜的思考也不仅仅局限于战术本身,还包括了双方的战略布局、战术结构、兵种构成、兵员状况、武器装备、训练水平、后勤保障等方面,并涉及到关中和山东的传统习惯,思维模式以及这么多年之间相互的相爱相杀等等关系,民生政务,后续衍生出来的政治形式、组织制度、资源状况、经济能力……
因为这些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军事上面的问题,而是变成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斐潜在和庞统商议之后,觉得就凭一两个人,或是说少数几个人就想要把握所有的细节,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斐潜和庞统在审慎斟酌之后,决定在战后要在青龙寺开设这样的分支课题研讨,将大项目拆分成为更细的一些小项目,然后让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卓越见解的这些人,可以直接参与到统合与改变山东的过程来,这样就可以在很多方面上得到更好的收益,也会加大加深斐潜对于山东地区的转化。
比如某个人能表示他可以处理好某项问题,并且在众人的质疑和推演当中,卓越而出,那么这个人就会被任命为处理这个问题的官吏……
至于效果如何,那就按照之前上任前承诺的标准去核查。
斐潜甚至觉得这种模式有些类似于后世的『民主』选举了。
当然具体效果怎样,还需要后续的实践。
不过这也是可以在战后大量的安排以及挑选文武官吏的办法。
对于大多数的兵将,获得的功勋赏赐将偏向于物资方面,荣耀的爵位也不会少,但是可以用来直接担任某一实权的奖赏将会偏少。然后也从军队之中挑选一些功臣,让他们分别参与一个或几个分支的研讨和实践。
在中条山的曹军兵卒当然不可能知道,斐潜所带领的这关中政治集团,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谨态度在细致地研究他们。
在山东中原的那些士族豪强也不可能知道,研究出来的某些结果正在关中得到应用,同时骠骑麾下的兵卒将领,也会根据这些结果调整战斗之中的思想和方法。
曹军上下,山东之地的那些人还以为,他们面对的依旧是过去的骠骑军,是一成不变,依旧是当年的那些部队,那些战术,那些手段……
所以在面对骠骑军压上来的时候,曹军首先想到的,依旧是他们之前习惯用的方法。
在斐潜调动兵马的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