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毁……
因此在战斗的初期,曹军兵卒对于司马懿等人的愤恨,大过于恐惧。
当然,最关键的问题,司马懿没有火炮!
所以也可以说是没有小宝贝的大震撼,就让一度见过了大场面的曹军兵卒,连哼哼啊啊的配合声都懒得叫了……
阴错阳差之下,最开始的时候,曹军打得竟然还不错!
郝昭司马懿想要用单纯的骑兵来突袭,打乱曹军布置,破坏曹军的营地阵线,而曹军这一方面连续经过了许多震撼之后,对于单纯的冷兵器骑兵战术,已经没有原先那么的恐惧,甚至有一些摆烂之后的受害者的愤怒!
我现在都他娘的这么惨了,还不放过我?
按道理来说,这种曹军兵卒的不满和愤怒,应该是向施加给他们的统治者,上级领导管理层面去释放,去反抗,但是有意思的是,在山东之中,这种愤怒往往会向其他的方向转移,而不是直接反弹向施加的源头。
这种情况,不合道理,却很常见。
比如在外受到了窝囊气的,回家就打骂亲人爱人,不分男女。在公司受到了老总刁难的,转过头来去刁难新人。遭受了不良老板的欺压辱骂的,发了狠心控制不住愤怒情绪,然后将一个刚好路过的无辜人一棍子打死了。
如果能向施暴源头反抗,那么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可以称之为勇士,值得赞扬。
毕竟这个世间生来就是不公,大泽乡的怒吼道尽了对于这种吃人的制度的抗诉。
可惜大部分的曹军兵卒都习惯了被压榨,被辱骂,根本不敢反抗,也没想过反抗,反而是司马懿来了之后,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转移了愤恨,觉得被骠骑大将军的小宝贝抽打也就算了,现在这个什么玩意死马,也敢欺负到脑袋上来么?
曹军兵卒的这种情绪波动,实际上是持续不了多久。
如果说司马懿更强大一些,带来的兵马更多一些,那么曹军兵卒的这种波动又会很快的感受到了压制,转头就变得怯懦起来。
现在司马懿和郝昭的兵卒数量不多,曹军兵卒的这种转变,自然也就慢了一点。
另一方面,司马懿没有选择夜袭。
如果是晚上来,在曹军不清楚司马懿来了多少人马的情况下,或许会带给曹军更大的恐惧,会加速这种变化,可是同样的,拖到晚上再进攻,司马懿也有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其他变故。
权衡利弊之下,司马懿决定在临近黄昏的时候进行突袭。
主要是司马想说可以最大的抓住曹军被调开的间隙,如果万一进攻不利,也可以趁着夜色降临的时候撤退……
司马懿的计划似乎都很好,可是战局的发展,真的就能完全按照司马懿的计划来演变么?
『嘭!』
重响声中,马匹砸落在陷马沟里,一名骠骑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