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5章施行和试行_诡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败相已露,曹操只是在做垂死挣扎,斐潜同样说这些关于家国制度,治国方针的话,却会给荀谌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感觉是斐潜高瞻远瞩,走一步看三步!

    『主公所言甚是,民议斑驳,难分良莠,又有奸贼潜于百姓之中,借公民之名,行私人之事,』荀谌缓缓的说道,『臣倒是有一策,只不过思虑甚浅,不知对错。』

    斐潜伸手示意,『但说无妨。』

    『主公既有四民之说,臣之拙见,不妨再增四民之议如何?』荀谌一边思索着,一边说道,『如今百姓多有不明是非,不知道理者,非愚钝也,乃为贼所误。士农工商混为一谈,经学谶纬混沌不堪,士学子弟不通农工,亦云厥词,寻常百姓自是无从知其然,更不知所以然,故多有妄言妄语,不知所谓。臣以为,可于谏议院中增设四民之席,例如夏周之制,以归其正,以符其名,或可令百姓明其区别,知其事理,士议其学,农议其耕,工以其器,商议其市,或可免弄虚作假,伪政劣权。』

    斐潜听了,不由得心中一跳,顿时沉吟起来。

    夏周,是上古政权当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朝代。

    一个是从单一贵族部落制度集合成为了王权制度,另外一个则是剥离了巫神,成为真正的王权制度。

    说是夏朝结束了被儒生所讴歌的『禅让』制度,然后就以此抨击夏朝末代王的残暴无能,但是实际上所谓『禅让』制度,其实就是原始部落里面的『头狼』争夺,失败的头狼未必会当场就死,但是下场未必有儒生所描绘的那么美妙。

    『华夏』二字之所以称之为华夏,不仅仅是『华夏』二字表面上的意思,也是代表了华、夏、华夏、诸华、诸夏中核心是『夏』,这个词也就是在春秋之前的西周时期,周人已用这两个字来表示自己的正统性和与夏王朝相一致的民族一体感。

    就像是秦汉必然言周,而明清多言汉唐一样,王权的继承要有其正统性,方可让世人所认可,若是通过篡位,侵占,以及谋杀等较为不光明的手段获取的王位,就多数会让世人所不齿,执政也难以稳固。

    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王朝,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夏朝的政治结构不仅包括了世袭制、官僚体系和法律制度,还体现在王权与贵族权力的平衡上。在这种背景下,夏朝的政治制度确实是可以看到一种早期议会制度的雏形,主要体现在王权与贵族权力的相互制约和平衡中。

    夏朝的建立者启,打破了传统的禅让制,确立了世袭制,这标志着王权开始在家族内部传承。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权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