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属下倒是觉得,不宜撤回前哨……』
『为什么?』马忠问道。
『若是我们现在就撤回前哨,不就是告诉曹子孝我们知道了他的计划么?』马恒说道,『而且撤回前哨,也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对于战线的控制,只能被动的等待曹军来袭……』
马忠思索了一下,点了点头说道:『有道理,可这么一来,岂不是坐看曹仁在武关耀武扬威?』
常林这时候才缓缓的说道,『既是不能撤,不妨试探的打一下?』
李典捋须的手顿了顿,『愿闻其详。』
常林拱拱手说到,『我们现在布置在上庸一带的兵卒,是一部三曲,原本主要是防御上庸地域氐人,以及申氏……属下是这么想着的,申氏原先就有些不清不楚,现在如果曹军要来,定然是会和曹军勾连一气,如果我们假做是要去援救武关,侧袭荆襄,那么曹军必然会有所应变……未变之时,不知其变,然变数若显,则为定数矣,届时就可以加以针对……』
马恒拍了拍手说道:『长史之言甚是!只要我们一动,申氏必然将消息暗送曹军,到时候曹子孝肯定会带着人马偷偷从武关道上撤下来,企图截断我们的后路,然后进军汉中。』
马忠振奋,『好!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反过来伏击曹军!』
李典起身,走到了一旁的汉中图舆上观看起来。
确实,上庸一带,就是当下汉中局势的关键点。
李典琢磨了片刻,便是下令道:『传令,让上庸驻军加强戒备……多派斥候打探,绝不可松懈大意。』
不管曹军是不是真的要来进攻汉中,该有的斥候侦测是不能少的,而且这么做也是符合正常的应对策略,不会提前暴露作战意图。
毕竟武关声势那么大,汉中不做任何动作,反而会显现得很不正常。
李典下达了命令之后,沉默少许,轻轻叹息了一声,『现在就看曹子孝怎么选了……』
……
……
之前上庸申氏破坏了李典在汉中的示范耕田,确实给李典添了堵,但是反过来却被李典利用。
张辽在汉中的时候,是以威镇之,但是威不能持久,时间一长,必生怨恨,所以李典在接手汉中之后,就开始转变方向,以阴山教化南匈奴为模版,缓和和汉中周边少数民族,主要是和氐人之间的关系。
申氏挑唆氐人烧毁了示范田,自以为得计,可是申氏没想到李典就能忍着,没有直接动粗兴兵……
很多事情,急不如缓的道理就是如此。
如果说李典当时不管不顾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