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0章寻常农户投军喜,复种轮耕劳作忙_诡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升亩产总量的道路。

  华夏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农耕技术是维系整个华夏社会发展的核心,早在上古时期,轮耕技术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那个时候还是非常粗放,当一个地区可耕土地耕作过后,短时期内地力不能恢复,人们就要举族迁徙,到其他地方重新开垦农田。

  当时所谓的开垦,便是放火烧一把,然后用木棍凿几个洞,扔下种子,浇点水,甚至连水都不浇,就完事了。这种耕作制也叫抛荒制或称游耕制,是一种掠夺性的农业经营方式。这种耕作模式周期长,一般二三十年甚至更长,且土地利用率低下,人工养地能力弱。

  后来出现的灌溉术和井田制,再加上农业生产工具大为改进,使得商周时期农业生产进入全新的耜耕和锄耕阶段。铁具和牛耕也让周朝『菑—新—畬』的三年一循环和春秋时期『田莱制』或『易田制』的轮耕模式能够实现和发展。

  施肥、灌溉、除草、治虫等农业技术的发展,使农业生产率大幅提高。粮食的产出带来了人口的提升,人口的增加也对于亩产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到了汉代的时候,『田莱制』或『易田制』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轮荒便是最终变成了真正的轮耕。

  同类作物连续种植,一方面相同的庄禾就意味着每一年都会吸收相同种类的养分,引起土壤之中的营养元素的某方面的片面消耗,造成土壤养分状况的不均衡;另一方面,庄禾得不到充足的养分,也容易导致杂草丛生,病虫害蔓延加重,最终导致作物减产。

  于是在西汉时期,就盛行了代田法与区田法。

  区田法虽然说有产量更高,而且不仅适用于平地和熟田,也可施之于坡地和荒地,有利于扩大土地利用范围,可以提高粮食的亩产量等等的优势,不过因为这种耕作方法在技术要求高,又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最终汉代之后还是以代田法为主,而区田法只是用在小范围的试验田之中……

  但是现在,斐潜又让枣祗将区田法用了起来。

  斐潜眼前的这一片庄禾之地,就是用的区田法。在眼前的这一片田亩之中,庄禾露出了一些嫩芽,不少农学士和劳役正在田间忙碌。区田法的田间布置有两种,开沟点播和坑穴点播。这一次两种都有用,并且记录所用的人力和物力等等,最终会作为衡量采纳推广与否的标准。

  在远处一些的另外一片的田亩之中,则是用斐潜的建议,采用的复种轮耕模式。没错,现在就是要看究竟是区田法的收成更高,还是新的复种轮耕模式更好了。

  单种轮耕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际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