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言,曹操才将他提拔了一点点,转任为幕府功曹,随后才慢慢升迁。
没有谁一开始就会『知人善任』的……
那么曹操要怎么才知道他想要用的人是不是忠诚,是真忠诚,还是嘴上的忠诚?
所以曹操会试一试。
历史上的曹操,也经常这么干。
曹操也很会说漂亮话,比如他就很喜欢有事没事夸张辽,说他是多么喜欢张辽,多么器重张辽,但是实际上呢?
实际上张辽功高震主,越是能力大,曹操越是不敢用。
曹操到了后面,不仅是不敢将张辽派往,更加适合张辽他施展才能的长安陇右等,适宜骑兵作战区域,而是将张辽派到合肥。从此张辽再也没有机会带着大批的骑兵在北方驰骋征战。即便是如此,也还要给张辽掺沙子,给他配备了李典和乐进,而这两个人,和张辽的关系都是一般,甚至可以说,还有些私仇。
『进、典、辽皆素不睦』,这个情况,曹操不知道么?显然曹操是很清楚的,而且在曹操安排作战计划之时也是展现无遗,『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有了这个命令,然后『众将皆疑』。
千钧一发,决于一札。
这是在孙权重兵云集,合肥危在旦夕时,护军薛悌奉命驰援,但是他并没有带来多少的兵卒,只不过是带来了写着曹操『作战方略』的手札。
张辽、李典出战,乐进守城,护军也就是薛悌『勿战』。
乍看之下似乎合情合理,实际背后颇值玩味。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曹操的卫戍安排,完全不符合所谓『知人善任』的要求,也根本不是按照当时这些将领的个人作战特长来安排的……
其一,乐进不善守而善攻。就算是曹操自己,在上表称赞乐进功勋的时候,也是说乐进『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而不是临危受命,坚守得援,却敌于城下。
第二,受命出战的李典,其实性格偏向于谨慎,并不以进攻见长,反而擅长防御。以黎阳之战协助程昱督运军粮,博望坡力劝夏侯惇为典型例证。
第三,张辽和李典、乐进并不和睦,当时『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张辽自己都担心另外两个人不听他的。
曹操明知如此,却驱使张李二人共同出城迎敌,而留下了乐薛二人守城。难道曹操老年痴呆了?他能不知其中硍节?
所以曹操他是故意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曹操这怪异的城防安排,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之所以看上去不合情理,是有背后必然的理由。
薛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