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负责收集相关的疾病信息,进行整理和上报,试验和治疗。
这原本也不算是魏延本职的事情,但是斐潜有意去让魏延去做的,为的就是磨练一下魏延的性子。
魏延在军事统帅上面的能力确实很强,但是魏延并不怎么得军心。
历史上的魏延在军事作战武勇,还是战术策略上,都是近乎于一流的水准,但是魏延在军心民心,特别是民政这方面么,就基本上没有什么考虑过了,偏科偏得很厉害。到了蜀汉后期,诸葛亮之所以选择杨仪作为继承者,而不是选择魏延,就是因为魏延到了那个时候,依旧只能算是武夫,并不能作为统帅去整体协调处理军民的问题,而杨仪这个家伙能力中等偏上,不算是最好的,但能够和姜维合作,确保整个蜀汉政权的过渡,不出大问题。
当然,政权过渡一完毕,杨仪和姜维等人的暂时联盟也随之破裂了,翻脸了,然后杨仪也就被搞死了……
或许这就是历史上葛亮临终之前在考虑的问题?在当时的猪哥看来,魏延就是蜀汉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所以让第二个不稳定的因素去干掉第一个,然后再让其他的人去干掉第二个不稳定的因素……
结果呢?就像是一筐水果里面挑出一个烂果子扔掉,再过两天又挑一个烂的扔了,如此循环,最终就会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筐里面的水果全部都是烂的。
那么在原先的水果筐里面,是不是挑不出什么好的水果呢?
魏延之前的练兵方式,就像是在水果筐里面不停的淘汰坏水果。结果越发的挑选,便是怎么就觉得挑选出来的是坏果子,然后就多少觉得这一届的新兵不行……
斐潜不由得想起了后世的某些公知,看着八十年代成长起来,便是说八十年达不行啊,是垮掉的一代,然后等九十年代的时候,又开始表示这一代肯定是垮掉的一代了,要不然就是迷茫的一代,等零零年代的时候,这些公知又蹦跶出来,表示零零年肯定继续跨。
回过头一看,原来是公知自己垮了,便是看什么都垮了。
若是斐潜下令,或者直接和魏延说,表示魏延的训练方式不对,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这样一来就会使得魏延少了自我思考和自我成长的空间,只剩下了执行命令的死板,所以还不如用另外的方式去引导魏延,让魏延懂得一些相互的关联性。
魏延一般都在城外兵营之处练兵,在接到了斐潜护卫的传召号令之后,便是来到了将军府内拜见。
对于魏延来说,他在之前,确实是紧紧盯着头上的目标,并没有太注重脚下的路。
徐晃对于新兵的训练是很有成效的,而魏延又不是那种水磨性子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