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7章付出,要有回报_诡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啊!田产的,工场里面产的,都是我的!
  如此一来,这国家资本主义,不就是多少有些萌芽了么?
  故而自然就有人都意识到了后续的问题,也就是有人口,才会有产出。
  有人口才能赚钱,手上没人口,还赚个屁?
  那接下来的思路,是不是要除了保护自家的人口之外,还需要扩充人口总量?
  要不然等人口下降了,人手不足了,还想着财富增长?
  等中上层都觉得水开始发冷的时候,底层的都已经是冻得冰寒了。
  大汉初期编户齐民政策里面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春秋战国之时,各国相互征伐,人口下降得非常厉害,而到了大汉统一之后,通过百姓的休养生息,人口得到了一个迅速的增长,拥有了足够的劳动力,大汉的农业手工业等等也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市场繁荣起来,也才有文景之治。
  随后的封建王朝,哪一个不是这样?
  可偏偏就是记不住,只懂得念叨什么之治啊,什么中兴啊,什么荣光啊,但是全然不记得到底是怎样才能有这个什么治,怎么兴的,似乎只需要念叨两句,感慨几声,就能重新活过来一样。
  然后感慨完了,依旧是之前干点什么,仍然是继续干。
  斐潜做出的改变,就是从知其然,慢慢的推动到知其所以然,然后继续往下推……
  之前不仅是山东,就连关中的人都在嘀咕,说是斐潜劳民伤财,搞什么西域,开拓什么雪区,虽然表面上只是上些奏章行文,说一些要爱惜民生啊,要眷顾百姓啊云云,实际上还不是表示别乱搞啊,我们没钱!
  毕竟在当时看来,甚至在后世的封建朝代的家伙脑海里面,外邦又穷,又乱,又没有肥沃的土地来耕作,要他们干什么?打了占不下来,占下来了也未必能长久守住,这不是劳民伤财又是什么?
  结果等斐潜打通了西域,引来了商人,市面上多了西域香料之后,这些人便是又齐齐感叹,真香!
  随后,多多少少的就有点明白了,哦,原来是要这么搞!
  华夏是农耕为主,所以思想原先都被农耕束缚住了,觉得不搞农耕就没什么搞头了,不能种地就没意思了,但是实际上人类社会要发展,粮食固然重要,但是其他的矿物就不重要了?
  再加上不要他们的地,还可以要他们的人啊!
  要不了他们的心,先要个身体也成啊!
  那么教化之策,也就顺理成章的被众人接受了。
  华夏之民做精巧的活计,那些教化而来的民众去干粗重的劳动。
  以华夏统御外邦,这么一说,似乎上上下下都觉得不错了。
  上层的人觉得这样有利可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