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4章一时激起百层浪_诡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玄反手握住了国渊,『若是旁人陈说利害,而不谈仁义……可这是骠骑……』
  『师尊!』国渊有些激动起来,似乎要表示一下威武不能屈什么的。
  但是郑玄没想要让国渊说出来,『我且问你,仁义忠孝又是什么?』
  『仁义忠孝……』
  国渊忽然有些恍惚起来,因为他知道郑玄不是简单的在问这几个字的含义,按照经文书上照本宣科,谁不清楚啊?
  可是经文上面所说的,就是真的『忠孝仁义』么?
  孔子是鲁国大司寇,可是孔子他是宋国人。那么孔子应该是忠诚于宋国,还是应该忠诚于鲁国?忠于宋国么,孔子没给宋国做什么事情,忠于鲁国么,鲁国内乱的时候孔子也没有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救国救君,而是跑路了。
  孔子父亲死时,孔子才三岁,然后被迫背井离乡,甚至长大之后能够为了能够回家祭拜其父,还特意娶了一个宋女为妻。那么孔子有守过丧孝么?又是丧孝了多久?
  孔子向齐景公昂然宣称,说是要有规矩,这规矩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谓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结果在齐国有人要搞死孔子,孔子找齐景公,齐景公说他管不了,然后孔子二话不说就跑路了。那么孔子是守规矩,还是没守规矩?
  齐景公还说要给孔子封一块地呢,怎么也算是仁义尽至,青睐有加了罢?可是孔子却因为自身安危便是弃齐景公而去,这算是仁义,还是不仁义?
  『一切皆为虚幻……什么都没有……』
  郑玄缓缓的说道。
  『忠孝仁义……其实什么都没有……』
  听到这句断语,国渊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他抬起头望向郑玄,认真的询问道:『忠孝仁义,不是源于心么,践于行么?怎么能是虚幻,如何能说没有?』
  『所谓忠孝仁义,便是意念。意念为忠,便是忠,或忠于鲁,或忠于齐,忠于鲁时未必利于齐,忠于齐时未必不害于鲁,故而,这忠,非实也,乃虚也。忠如此,孝如是,皆为如此。』
  郑玄叹息说道,『孔夫子亦知趋利避害,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更何况芸芸众生?故而若是君子之所不立,便假名令庶民而立之?若是如此,这等忠孝仁义,又是何必?』
  『故,忠孝仁义,皆为礼也。』郑玄抬着头,目光越过了国渊,看向了沉沉的夜色,『而这「礼」者,便是先有不「礼」之,后明其「礼」,未必遵其「礼」也。如今,不过是说开了而已,又不是就此绝了忠孝仁义,该有的,还是有的……』
  ……(???)……
  深夜,有人酣睡,也有人睡不着。
  睡不着就起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