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2章找个敌人呗_诡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潜究竟对于当下,以及整个大汉的未来,有一个什么样子的规划和安排。
  王天下。
  征战不是最终的目的。
  如果是为了高官权位,当下斐潜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如果是为了百姓富裕平稳,那么当下关中百姓已经是逐渐的富裕安定。
  如果是……
  那就很危险了。
  所以庞山民即便是不喜欢纷争,也来了。
  庞山民之前认为,人是可以讲道理的,只要讲清楚道理,那么就很容易做出相应的正确的事情来,混乱的征伐是所有人都不想要的局面,所以只要清晰了厉害,那么聪慧的人自然就不会去做哪些糊涂的事情,组做哪些有害而无利的事项。
  如果治国者的举措,不能让国家强盛,百姓安康,按照道理来说,就不应该去做。
  然后斐潜告诉庞山民,不是天下人都讲道理的。
  想要让天下人都讲道理,首先儒家就要讲道理。
  因为儒家从孔子那个时候开始,就秉承了教育的责任,一个怎么样的老师,就会带出怎样的学生。天子要讲理,百官要讲理,百姓还要讲理,最后才能大家都讲理。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那么就不用讲理了。
  而现在,斐潜告诉庞山民,儒家子弟已经开始变得不讲理了。
  从今文经学开始。
  从天人感应开始。
  从白虎观廷议开始……
  学术是服务于政治的,学术开始不讲道理,那么政治也就自然不讲道理了,而政治上的不讲道理,反过来又会加深学术上的不讲道理。
  为什么不讲理呢?
  因为拳头大。
  斐潜并没有给庞山民说什么大炮射程之内的话,但是庞山民大体也能明白。
  诸子百家之时,儒家拳头不够大,而到了大汉后,儒家的拳头越来越大,也就自然越来越不讲理。想要讲理,就必须要有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就像是辩论双方都发现自己打不过对方,那就只能争取旁人的支持一样。
  这个对手,就是斐潜特意找出来的『可多之士』。
  一个强大的外敌,就可以让兄弟不至于阋墙。
  华夏兄弟之间,当没有外敌的时候,是携手向前奔的么?
  不是的。
  是恨不得搞死对方,自己当老大。
  这是春秋战国的悲剧落幕,这是秦始皇留下的石头,这是所有华夏帝王的终极目标。
  所以要有外敌。
  学术上要有外敌,政治上要有外敌,国家上也有外敌。
  这个敌人不能太远,太远了感觉不到,又不能太近,太近了说不得那天反倒是被敌人所害,而斐潜当下拿出来的这个『敌人』,似乎刚好。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