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3章死不起_诡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物的。难不成这孩子也是因为有孩子为了『善事父母』才厚葬的?

  『此乃本末倒置是也!』管宁侃侃而谈,环顾于众人之间,神色之中透着一种不容分说的确定之色,『孝与不孝,绝非厚葬父母与否而定!』

  『若人子平日不行孝道,唯父母死后设祭嚎哭,典礼十里,重金殡殓,便可谓尽孝乎?』

  『生而不得养,死后方以臧,可谓君子乎?』

  『孝重于心,而非其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守孝之礼,乃寄哀思,然有钓名之辈,以惨绝之举,侵削之行,摧残自身,以示孝道,此等极端守孝之风,未免有些过为已甚!』

  『更何况,昔日孝文之时,临邯郸道意惨凄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斫陈,蕠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唯有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郄;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孝文遂称善,终薄葬于霸。』

  『如今且看,长安各陵皆有盗!』

  『赤眉等众数十万人入关,烧长安宫室市里,民饥饿相食,死者数十万,长安为虚,城中无人行。宗庙园陵皆发掘,唯霸陵、杜陵得全!』

  『厚葬非为孝,沽名钓誉乎?又引贼盗侵扰,至先灵于九泉亦难安眠!此等便可称之为孝?其可怪也欤!』

  『既治孝经,当求正解!』

  『至今日起,正孔先贤本意,孝于平日,乃重敬养!』

  『绝非待死后方厚葬而为孝!』

  管宁侃侃而论,旁征博引,加上长安各陵的命运其实就在眼前,引为实例,确实是很有一些说服力。

  管宁在他十六岁时失去了父亲,其表兄弟都怜悯他孤独贫困,表示愿意赠予他用来给其父亲治丧的费用,管宁全都推辞没有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财力为父亲送终。这在大汉厚葬之风当中,不可不谓勇气非常。

  要知道那个时候管宁才十六岁!

  管宁直言,表示孝的本质与厚葬毫无关系,同时也表示孔子对于孝道的表述当中,也没有说要进行厚葬的,只是说要符合『礼』。

  对于什么才是符合孝道的『礼』,管宁表示最为主要的是『敬』和『养』。『养』是尽孝的外在表现,而『敬』是于内心当中的前提,是孝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养只有在心中存有敬意的前提下展现于外,才能称为孝,孝是敬之心与养之行的结合。

  『养』而不『敬』,同样也不能称之为『孝』,首先应该是要有敬心,然后才考虑孝行能否真正得到落实。

  管宁大肆批判如今世俗之风,『生不极养,死乃崇丧』,根本就不是『孝』,而是沽名钓誉之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