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
到了晋代,霸陵薄葬的传说就被打破了。或许是当时肥的经验包已经被开完了,那么『薄』的也凑合着开一开,西晋末年,长安尹桓、解武等数千户饥民『盗发汉霸,杜二陵,多获珍宝』。
到了东汉,光武帝遗诏也力主薄葬。值得注意的是,在薄葬诏令中,光武帝不仅没有感觉到孝子和薄葬之间存在冲突,而且反倒认为薄葬是孝子所应当贯彻执行的一种行为。
其后,汉明帝永平十二年、章帝建初二年、和帝永元十一年以及安帝永初元年、元初五年,都曾下诏禁止厚葬。
可是,就像是文帝『薄』葬,霸陵之中依旧是『多获珍宝』一样,大汉官吏的阳奉阴违的传统艺能,依旧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其中或许还有统治上的考虑,比如商鞅『五民之策』……
管宁的言论,当然也受到了相当多的反击。
毕竟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尤其是既得利益者。
毕竟百姓只有贫苦穷困,每日忙于生计了,才不会七想八想,否则动不动就要竖个路灯杆子什么的,多可怕啊!
这些反对管宁的人当中,自然也有找到了相应对抗的武器。
就像城堡永远都是从内部攻破最容易一样,用来打败魔法的也就只有魔法,用来驳斥儒家经义的也自然只有儒家经义……
在管宁宣称自己的观念,并且从孔老夫子论述到了文帝光武帝,阐述了薄葬之后,便是有人高声反对……
『岂有此理!厚葬乃为人之亲也!所谓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岂可因噎废食乎?』
『正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乃人之孝悌之道也,入则孝,出则悌,事亲者为大是也。厚而臧之,乃事亲至诚,岂可咸否之?』
『事亲,事之本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亲,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下女,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此乃经义之要,伦常之首,天地之理,岂可假名懈怠?』
一时间,反驳之声也是滔滔。
而这些言论之中,大多数的人都是采用了另外一个先贤之言。
也就是孟子。
孔孟不分家么……
孟子不光是表示要仁政,也表示要重孝道,并且他自己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当年孟子的母亲过世,孟子便派弟子充虞请匠人赶制棺椁,并吩咐棺木要好,以厚葬他的母亲。
充虞认为孟子对棺材的要求太高、太奢侈,问孟子有没有必要将标准提那么高,要做的那么精美?
孟子则表示,『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