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来说,『儒』和其他的树种都是一样的,但是因为利益的引诱,那些隐藏在下面的,被遮羞布遮蔽所谓『秘学』,就是李儒想要告诉斐潜的……
『其学不需秘传』!
『欲破其秘,沸水扬汤,便是无济于事……』斐潜看了看庞统,又看了看枣祗,微笑着说道,『唯有一途……』
『名!』
『名望!』
庞统和枣祗近乎于异口同声的说道,然后和斐潜一起,三人都是笑了起来。
很明显,后世的那些『小儒』,由于自身依附性的关系,总是在剥削的社会中为掌握了最大资源的既得利益集团服务,其自身就带有强烈的寄生性。为了满足寄生的需求,也就特别需要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名声炒作,以此吸引宿主。
就像是当下,在大汉之中,就形成了盛产『名士』的社会景观,一批又一批名气高得不得了,一个比一个道德高尚的名士层出不穷,什么卧冰求鲤感动天地自动跳鱼到怀里的,什么为父母守孝二十年却有五六个子女的……
成功的名人就是大儒,失败的都不是儒家子弟。
从这个时候就开始了。
这是这些寄生性的典型表现。他们使用包装、营销手段将自己伪装成社会尊崇的典范,以此骗取全体社会的供养。
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并不真的做事,而仅仅是在演。
通过演,获得了较高的名望,通过这些名望获取了更多的人际关系,然后利用人际关系获得自己的财富。并且出于共同欺骗、团伙作案的需要,他们必须挤压其他媒体途径,以免自己被戳穿,人设崩塌……
同样是汉代,在西汉时期,还能保持明显的对外优势,到了东汉时期,就明显看出来是开始吃老本了,跟这种团伙作案的环境是离不开的。
当下的士族和儒士,其实大体上就是一体二面,就像是后世网络当中的各种马甲,看着好像是有好有坏,有正面的有反面的,但是实际上么,有可能都是面具。士族掌握了大部分的经学,然后利用这些经学培养出新一代的寄生虫,这些寄生虫又利用名声包装自己,让自己闪闪发光的像是好东西,诱惑着下一个宿主的到来。
若是在虫巢当中出现了一些变异的虫子,也不过是昙花一现,最终还是会被反扑……
所以针对一两个虫子动手,只是撕开了外部的蜘蛛网,清除了菌毯上的孢子而已,真正想要解决一些问题,还要从母巢入手。
『呼……』
斐潜长长的叹息了一声。
李儒至死,都还在想着这些事情。
这条路很长。
李儒在远方,静静的等,微笑着看。
『那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