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5章新旧钱币,新旧战争_诡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直用新币。』

  荀攸愣了片刻,说道:『回收旧币?』

  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毕竟当年秦始皇的时候就干过。后续的其他封建王朝也都做过类似的事情。

  斐潜问道,『公达可是有何指教?』

  荀攸拱手说道:『不敢。回收旧币,这损耗……怕是不小啊……』辗转运输,那个不是需要钱财?既然重量差不多,为什么不继续使用呢?就像是五铢钱,用了整整三四百年,也不是不可以啊?

  斐潜点头,然后微微叹息,说道:『回收旧币,非谋其利,乃杜其害也……』

  铸币也是要有规矩的,没规矩,就玩完了。后世主要发达国家,然后宣称自己没有通货膨胀,表示一切都是物价平稳,但是实际上即便是维持着5%左右的温和通胀,物价在一二十年之后,就会翻一倍!

  然而古代呢?

  固然每个王朝末期,总有通货膨胀,但是实际上整体来看,每个王朝都在尽全力的维护着货币的稳定。

  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古罗马虽以三世纪的通胀臭名昭著,但在更长历史尺度上,这只是极偶然的插曲。从公元前  150  年前后到公元  50  年,古罗马的小麦价格只增长了区区  50%。

  当然,如果仅仅从物价的稳定性来看,蝇国在实施金本位前的几个世纪毫不逊于实施金本位后的两百年。从  1200  年到  1700  年五百年间,除了  16  世纪小麦价格年均增长  1.5%以外,其它世纪小麦的价格变化几乎为零。

  即以华夏而论,实物证据比史书泛泛印象更能说明问题。

  宋代铜钱标记了年号,年号在宋代更新频繁,使后世的研究者得以用遗存的宋代铜钱构建货币成色的准年度数据。在宋三百多之间,作为流通主体的一文和两文铜钱,重量和成色都极为稳定。

  即便是糟糕透顶的辫子朝,其开国至  19  世纪中期两百年间谷物价格也只增长了  3.5  倍,折合年均通胀0.6%……

  当然,最瞎搞的就是大萌王朝,死命印刷,导致大萌宝钞一开始就注定是比废纸都不如,擦屁股都嫌硬。元朝那么糊涂的,都懂得一年印刷量需要控制,大概维持在20万锭,一个没控制住印了150万锭,然后逼出了朱重八,结果猪头八上台,大萌竟然一年印515万锭,洪武二十三年,中央银行的练家子们更是直接把发行量提升到了1500万锭……

  『董贼之时,以恶钱横行……』说起当年的事情,斐潜多少有些感叹,在这个环节上,其实他也是幕后小黑手,只不过斐潜是向士族世家伸出去,而士族世家则是加在了民众身上而已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