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八十章 国家制度_天唐锦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唐与大食分立东西,皆当世强国,但两国在本质上却完全不同。

大唐之强盛在于制度,完善的制度使得帝国良好运转,无需明君、无需良将,只要其国内没有内乱、没有掣肘,这架完美的国家机器自我运转之下,便足以抵御任何外来侵略。

但这也正是大唐的弱点。

何谓“制度”?

简而言之,便是“规则”。

一切都要在规则之下运行。

大唐可以劳师远征,但不能持久,因为大量消耗粮秣、兵力,就损害了国家利益,君王存在的最大意义便是维护国家利益,一旦与此相悖,君王的权力便要遭受限制,甚至颠覆。

连续在西域、河中展开大战,甚至将西域战区长久继续下去,必然得到大唐国内强烈反对,来自于内部的掣肘足以使得安西军的战略难以为继,即便是房俊也无法压服各路反对声音。

“规则"是一柄双刃剑,得益于规则,就要受制于规则。

一旦破坏规则,其反噬足以天翻地覆.….…

而大食则完全不同。

与其称其为“国家”,倒不如说是一个部落联盟",哈里发受命于“真神”获取最强大的世俗权力,以强横之武力展开征伐,推行信仰的同时,通过战争攫取财富、物资,征服异族而不断壮大。

可以说,整个大食的运行皆在于哈里发的强权,以战争的模式维系国家运转。

通过破坏、摧毁、杀戮、掠夺来发展壮大。

他们从不建设,只会破坏。

只要哈里发愿意,某种程度上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征伐各族组成联军,对大唐进行无休止的战争。当今次大食战败、明日卷土重来,安西军还能筹集足够的粮秣辎重,再打一次“西域之战"吗?皇帝、大臣、世家、门………会允许一支数万人的部队长期驻扎于西域,不断消耗粮秣辎重吗?房俊微微颔首:“大论见解深刻、鞭辟入里,大唐的确不可能长期在西域保持战争状态,这是掣肘,但也正因如此,才彰显出大唐制度之优越。  ”

禄东赞不得不予以认同。

天下没有最好的制度,国家也好、部族也罢,最重要是因地制宜、取长补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别国的好制度,照搬过来未必适用于自己。

但所有的好制度必然有一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共同点,那就是君权必须得到限制。

大食也好、拜占庭也罢,他们的君权的确得到限制,但高高在上的“神权"却恣无忌惮。

而这一点,大唐做的最好。

他深入了解过大唐的制度,无论是军机处、亦或是政事堂,将军政分开,既相互对立、制约,又彼此协同、互补,轻易不会出现文官指挥战争、武将沦为傀儡,或者武将掌握大权、随意干涉政务那等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