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三章 管不住手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痞流氓就多,骗人的老虎摊儿不少,贩卖的吃食也不卫生,而且多以价廉为主。
  甚至就连艺人的表演都不入流,说是“三俗”都算是美化了。
  实际上,过去的天桥艺人,许多人是拒绝女客的。
  比如说撂地相声的,当时比较流行的话是这么劝的。
  “女客请走啊,我们说的不是人话,别脏了您的耳朵”。
  这么说吧,逛天桥的人,除了不务正业的街溜子,失业的穷人,进城的农民,就是初一十五歇工的小作坊的伙计厨工,还有本地和外地的小生意人,小买卖人。
  尤其又因为天桥旁边临近八大胡同,这里就更被上层次的人所不耻,视为下九流。
  这么说吧,京城但凡讲究规矩的人家,无论大人小孩,男丁女眷都是不许来天桥的。
  如果想解闷,看杂耍,可以,去临近天桥的城南游艺园。
  那里名角儿荟萃,有专人管理,绝没荤口儿,没地痞流氓。
  话说回来,这大概也是许多人研究天桥,始终研究不出个结果的原因。
  因为有文化的学者不可能来啊。
  什么时候,听说过鲁迅、张恨水、梁实秋这样的人逛过天桥呢?
  有点身份的主儿,好像也就同治这么一个被太监坑了的大冤种。
  其实天桥之所以能在清末民初走向鼎盛,全国闻名,真没那么多奥秘。
  就是因为日日举办,消费水平低,节目荤素不忌,是个“恰烂钱”的好地方。
  谁让当年的穷人多啊,而且还多是文盲呢。
  所以就真实情况而言,与其说天桥是平民乐园,不如说是“贫民乐园”更为适当。
  当然,有低就有高,有俗就有雅。
  厂甸就是与天桥迥然相反的一个典型,那是京城独一份的“文化集市”。
  厂甸庙会虽然叫做庙会,却不以庙为名。
  它虽然具有庙会的时间属性,每年就在海王村公园举办一次,大致是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
  然而实质上却是个雅俗相济、商娱相融的集市。
  厂甸庙会的范围因为把琉璃厂给覆盖进去了,卖的全是和文化沾边的东西,走的是高端和高雅的路线。
  什么珠宝玉器,古董字画,旧货旧书,文房四宝……
  老年间,光卖字画的画棚,就得绵延一里地去。
  要知道,商家们库里堆得那些平日无人问津的假字画,全得靠正月“出笼”啊。
  但也不可否认这些旧货里藏着珍宝。
  备不住哪位眼力好的就能捡着漏,买着古月轩的鼻烟壶,或者是古籍善本,名家仿作的古画。
  这就叫“慧眼识英雄”,淘到精品的人也大有人在呢。
  因而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