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 吃主儿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比起资金的压力,体力的压力,还要大的多。
  于是乎,这种矛盾的心理,也就导致了一些特殊的商业现象出现。
  1985年的1月,五六个浙(将)人头一次来到了京城。
  在老家,他们都是做布料批发生意的。
  除了每个人身上都带了万把块钱不等,他们还有个共同点。
  那就是因为老家的“台会”倒了,有些人又眼红他们做生意做得大,  借机落井下石。
  他们便不得不带着仅有的资产来京避祸躲债,  顺便找找发财的路,  看看有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这些人的思路很简单,小地方的人少,生意不好做。
  只有大地方,走的货量大才能迅速挣到钱,把在老家欠下的债务给还上,所以他们就相中了首都。
  不用说,他们来京后的第一件事儿肯定就是找经营场所。
  他们有的人相中了大前门,有的人相中了虹桥。
  这两处,此时都有了一些绿铁皮的散摊儿在招人,是政府为促进搞活经济设置的。
  这些浙(将)人就主动跑到了工商局去问,“外地人能不能来?”
  工商的人回复,“外地人可以租,但得有外出证明。”
  几个浙(将)人常年做生意的,这个证明自然是有。
  只可惜当他们拿出来后,却发现因为一个小小的偏差,并不管用。
  因为他们的证明抬头上写的是“外省”,而不是“京城”。
  工商的人说,差一点都不行,必须回去重开。
  就为这个,几个人发现没法在城里做生意了。
  这地方再好城里管得严啊,这不成。
  于是大家一合计,他们都是躲债出来的,哪儿敢再跑回去?
  恐怕必须得去偏僻的地方才行。
  还是城外好,真要有个万一,比如说日后生意做大了挨查或者有了纠纷,要跑也方便点。
  为此,他们就随便上了个17路车,乘了几站在木樨园下车。
  说实话,完全是随机的,就是从公共汽车里看着房子已经变成了农民的瓦房他们才下的车。
  下车后,他们也是边走边问,先找到了海户屯4号。
  没想到误打误撞,运气不错。
  一进去就是个倒服装的仓库,那是个京城个体户租的。
  再一打听,房租也不贵,差不多十平米才五十块的月租。
  只是人家房主说这儿没地儿了,又给他们介绍到九号。
  就这样,挨个传来串去,这五六个人当天全在海户屯租着了自己需要的房子。
  没有人能够想到,他们在这儿一待就是几十年。
  更没有人会想到,连他们老家的亲戚朋友们,在往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