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章 反扑与较量_蜀汉之庄稼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不好,毕竟这是陛下还于旧都后第一次大规模在大汉境内选才。”
  “若是打回去让他们重选,有人看笑话还是小事,说不得落了天子的颜面,折了天子威信才是大事。”
  右夫人微微一皱眉:
  “可是全部收入学院,那也不妥啊!”
  这算不算是世家的反扑呢?
  只要有一点机会,他们就不会放过。
  冯都护想到这里,忽然古怪一笑:
  “各地举荐上来的学子,不都是怀着为国效力之宏志么?我们可不能凉了他们的心啊!”
  右夫人一怔,看向冯都护。
  冯都护的食指急促地敲了几下,只听得他继续说道:
  “关中民生疲蔽,如今的第一要事,就是要恢复生产,偏偏下边各县的人手多有不足。”
  “既然这些学子想要为国效力,那就让他们先到下边去帮忙,顺便体察民情,观察民间疾苦。”
  当年凉州考课,不知多少世家子吃不了基层的苦头,逼得不少人半途而退。
  听得冯都护欲故计重施,右夫人却是有些担心:
  “凉州考课,乃是选才入仕,让考生体察民情,无可厚非。”
  “而进入学院,却是求取学问为先,二者岂能同日而语?阿郎此举,怕是有所不妥。”
  “不必担心。”冯都护胸有成竹地一笑,“学院出来的学生,最后也是有一年的实习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话放在古代,可能有些夸张。
  但学子成年以后,外出游学,增长见识,是一件正常,乃至理所当然的事情。
  学院最后一年的实习安排,其实也是学生另一种名义上的游学——与个人游学的区别就在于,这是学院统一安排的游学。
  “这些举荐上来的学子,皆是各地才俊,岂有弱者?就让他们提前实习了。”
  右夫人面上仍有忧色:
  “那学堂保送上来的学生又怎么办?只怕到时候有人说区别对待,有失公平。”
  “就是让他们觉得不公平。”冯都护面容沉静,“就是让他们知道,从学堂考入学院的学生,才是正牌皇家学院的学子。”
  “就是要比举荐上来的学生,更受朝廷重视。”
  科举就算有再多的弊端,但它仍然可以说是封建时代最公平的选才方式了。
  它对一个国家是利多于弊,还是弊多于利,还是要看统治者想用科举达成什么目的。
  拿唐朝前期的科举来说,主要是以“时务策”为主。
  因为它涉及国家社会现实问题,这就让读书人不但要熟读经书,同时还要面向社会,观察、思考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除了科举,武则天甚至开创了武举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