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到了江东,在孙策期间得不到重用,默默无闻,到了孙权时期,在赤壁之战才真正崭露头角,成为重要的谋臣智囊!
而现在么,赤壁之战没了,鲁肃在江东的重要性,也就没有像是历史上的那么高。
这是斐潜觉得有机会拉鲁肃过来的原因之一,但是在真正见到了鲁肃之后,在鲁肃恭敬却疏远的言辞之下,斐潜就意识到,他有些自以为是了,鲁肃不太愿意来关中。
斐潜甚至一度想过,要用周瑜的病来要挟鲁肃,可是细细思量之后,斐潜也打消了这个设想。一来是这样做多少有些卑劣,二来是鲁肃和周瑜的友情,真的能像是刘备三兄弟那么亲密无间?
显然不是。
如果周瑜真的和鲁肃关系密切到如同兄弟一般,那么鲁肃应该在孙策时期就已经上位了,不必等到孙权之时才获得晋升的空间。
所以鲁肃和周瑜应该是密友,利益不矛盾,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互配合的相关体,但是绝对不是什么生死兄弟。以周瑜来要挟鲁肃,显然不会成功。
那么,以其他的方面,来满足鲁肃的需求呢?
斐潜思考之后,觉得不妥。
斐潜确实也可以给鲁肃很高的,超出江东水准的待遇,但是那样很不妥。
名气和能力,现如今不再是斐潜所关注三国人物的重点!
现在斐潜需要的是『合适』!
或者游戏化一些的名词,叫做『相性』也可以。
这不得不要感谢马越。
正是马越给斐潜敲响了一记警钟,让斐潜从战胜曹操的喜悦和骄傲之中,清醒过来。
马越是老资格了,但是老资格并不代表着就一定会和斐潜思维一致,步调一致!
那么,还有多少『马越』会出现?
引进新的人才,就能改变解决这个问题么?
引进人才不是不好,但是没有任何想法,也没有任何的规划,只是为了引进而引进,那就肯定会出问题。
斐潜想起了后世公司里面,几乎年年都在喊着引进人才,将原本的老员工当作牛马,新员工一进来的工资就可以比老员工要高,然后还美名其曰是鲶鱼效应,但是实际上是怨声载道。能不能有鲶鱼效应,是要看老员工的具体情况,而不是随便往水里丢鲶鱼。
从桓灵二帝开始,因为长达近两百年的平安富足生活,山东大小地主,士族豪强也渐渐偏向于放纵疏狂享乐一流,直至魏晋时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集体嗑五石散都算是雅事,一群人裸体跳舞闹市癫狂,都是风流,要的就是自由奔放,放荡不羁。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家国天下虽然被名士挂在嘴边,但是实际上真正去做实事的并不多……
江东山东的名士,很多都是如此,鲁肃有没有多少的这样习惯?
斐潜不得而知,但是可以再观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