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将军的求援信报,多半就是他假作的……否则不会这么巧……』
董昭转身往下走,『传令!让前方兵卒速回!左营兵卒将此贼引至陷阱处……前后包围,杀之!』
董昭信心满满,觉得不过是骠骑偏军,又是自觉料中了对方意图,现在只需要让之前前出的兵卒回来,堵住这支兵马的后路,然后再将这些骠骑诱到陷阱的位置上,就可以顺利的围杀这一支骠骑偏军了……
董昭显然有些低估了骠骑兵卒,但是另外一方的司马懿,同样也低估了曹军兵卒。
曹军兵卒现在确实士气崩落,战斗欲望不是很强,但问题是野战和在营地内作战,还是有很大分别的!
野外,可以看作是在外面的,在陌生的环境当中,曹军的一些情绪和波动会被放大,而在营地内,在曹军周边的东西是他们所熟悉的,更像是在自家门口作战。
这种影响了曹军兵卒战斗力的BUFF,是司马懿事先没想到的。
山东人对于『家』,以及『家』所延伸出来的房屋土地的情感需求,要比关中,尤其是比北地这些民众要更加的强烈。
即便是那种临时的,可以在睡觉的时候有一个蜷缩起来的,阴暗的角落,也是许多山东人所希望拥有的『家』。
为了这种感觉,山东人可以一辈子,或是几辈子,将所有的积蓄都交给地主,交给统治阶级,就为了换取,一小块名义上属于他们的居所。
而且还只是『使用权』,不是『所有权』。
相反,在北地和边疆之中,这种对于土地,对于家的眷念,就不是那么的强烈。
并不是北地边疆的人就不热爱家,而是因为地理和环境的不同,而产生出来的不同的生活习惯。
胡人对于北地边疆的影响,显然会比在山东之地要大得多。
汉人也因为边疆的战乱不休,导致不得不适应随时都可能迁徙转移的环境。可能去年的『家』,今年就被胡人侵占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山东和北地的人对于『家』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山东人来说,可能要有一个固定的场所,并且待的时间越长越久,便是越像是『家』,而对于北地人来说,和父母兄弟姐妹们在一起的地方,才是『家』,具体在什么地方,却不是太重要了。
司马懿虽然是来自于温县,可是他在阴山,在北域待的时间不短,所以他的习惯也偏向于北地边疆,于是预估曹军在营地之中的BUFF加强就相对较少了一些。
中条山大营之中,有不少的曹军兵卒在这里待得时间较长了。对于这些曹军兵卒来说,他们打造出来的营地,居住习惯的帐篷,多多少少算是他们一个『家』,而现在这个『家』却被司马懿带着一班子人,又是打砸,又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