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甚至有些财神爷的味道。
当然,更多的是散财……
『然货币之价非定也。时市坊所需,则价高,时战乱动荡,则价低,故而古人多迷茫,以为货币之制以多寡为论,实则谬也。』
『一国之币,当如刀枪,若不知其弊,便亦受其害。是故,为政者当审时度势,以定货币之制,以护国家之兴盛。』
斐潜缓缓的说着。
对于在平阳之中的很多人,尤其是对于荀谌和司马懿来说,斐潜都将委以重用。
司马懿作为河内人,又是以弟殉道,不管怎么说都已经证明了自己,将来出任山东之地的官吏之中,必然有他的一席之地。
荀谌作为较早投奔斐潜的谋士,虽然说犯了错,可是毕竟这么多年在平阳之中,勤勤恳恳的负责所有后勤事项,没有一句怨言,也是到了应该再给他一次机会的时候。
因此荀谌和司马懿自然就入围了可以为斐潜在山东推动经济制度变化,改变华夏货币历史的人选之中。
华夏的货币,其实是一个隐形的,持续了几千年,可就是没能利用好的大杀器。
在整个源远流长的华夏货币历史上中,华夏从上古到近代被八国联军打崩之前,都是在亚洲处于货币制定者的身份,汉代就不说了,周边的国度友邦,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弟弟,连正儿八经的货币都没有。
结果汉五铢钱就这么白白的给周边各个国度使用,一点都没有起到应有的货币大砍刀的作用。
到了唐代,华夏铜钱适用范围更加扩大,东倭市面基本上流通的都是唐钱,大名私铸的钱都被人嫌弃。至于死鸭子全身上下就剩下嘴硬的棒子,就算是再怎么否认,也无法抹去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像样的货币制度的事实。
在宋代之后的经济发展,使得宋代对于货币的需求量剧烈增加,对于周边国家的影响也更加深远。明朝的白银货币使用率更是居于世界之冠,美洲大量的白银流入华夏,然后变成丝绸和瓷器流到西洋……
华夏想要扩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没有货币制度的支撑,那是不可想象的。在辽阔的疆土之中,口音肯定有所不同,习惯也是迥异,可是只要使用的是同一种货币,就有沟通和交流的可能。
『钱币有三。黄金,白金,赤金是也。』斐潜指着面前的货币说道,『然此称谓,民常乱之,不知所谓,故当新名之……黄金称金,白金称银,赤金称铜,此为定律,以区分之。』
说文解字之中,就有『银,白金也』的解释。
至于后世的白金,按照大汉现在的科技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