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7章庄禾之事,贷令之律_诡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美阳,一方面是让诸葛亮实际的看一看田间地头,另外一方面也是借这个机会,灌输一些理念。

  就像是现在,斐潜就在和诸葛亮讨论关于粮食的问题。

  粮食很重要。

  因为粮食重要,所以能够耕作,生长庄禾的田地也就重要了起来。

  然后连带着,拥有大量土地,把持着粮食生产收获上缴环节的士族大姓,地方豪强也就重要了起来……

  这个链条对么?

  如果有错,又错在哪里?

  『主公,欲禁田地售卖乎?』诸葛亮站在一旁,抬头看着斐潜问道。

  斐潜呵呵笑了笑,说道:『自周公分封之始,田地售卖便禁无可禁。』

  『何也?』诸葛亮问道。

  斐潜微微抬头,笑而不答。

  诸葛亮皱着眉,看着顺着斐潜的目光望去,若有所思。

  在华夏,早在春秋战国之际,伴随着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土地买卖就已经开始出现。战国后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宣布『除井田,民得买卖』。秦统一华夏后,秦始皇又『令黔首自实田』,这些都标志着封建统治者正式承认了土地买卖的合法性。

  随后经过西汉、东汉两朝代的长期发展,地方士族豪强为主的大土地者,便极度膨胀起来了。

  秦之时,尽管土地兼并还不甚剧烈,但已开始出现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状况。而从秦统一到汉武帝,仅仅八九十年的时间,大土地者就频出不穷,不仅出现了『以田农而用一州』的秦杨和『以田畜为事』,一次就可拿出二十万钱交官的卜式等一般大地主,还出现了一些诸如蜀卓氏和宛孔氏那样的以冶铁、经商致富,转而添置田业,以至『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的商人大地主。

  也就是说,到了整个的汉代,所有人的终极目标,就是土地。

  出仕,是为了土地,为将,也是为了土地,甚至经商之人,最终也是将目光盯在了土地上……

  所以在汉代,完全的禁止土地买卖,就是站在了全天下的对立面上。斐潜自然没有那么傻缺,将即便是到了后世也无法实现的制度,拿到汉代来使用。所以斐潜只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掐死了往歪长的那点苗头……

  起初汉代的土地兼并,除了部分分封的那些官僚地主之外,大部分都是通过经济手段在土地买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也就是司马迁所说的『至力农畜、工虜商贾,为权利以成富』的,这些人当中的大多数,在起家时并没有什么政治权势,既没有任何爵邑,也不享受些俸禄,因此大体上只能称之为普通大户,还没有到豪强的地步。

  『秦汉之制,列侯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