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五章 陛下阳谋_天唐锦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省封驳了诏书,御史台那边也打算对中书省发起弹劾,可见这份诏书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通过,却又为何拿到朝会之上讨论?”

        很多事情都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反对,但却都能得以施行,原因便在于先在小范围之内予以讨论、妥协,形成既定事实,等到实行之时纵然外间舆论纷纭,闹一阵见到无可更改,也就逐渐平息下去。册封昭仪这件事便是如此,中书省拟定诏书,门下省审核通过,宗室载录于玉碟之上……私底下如能如此运行,纵使御史台之后发起弹劾、朝野上下议论纷纭,大抵也不能扭转事实。

        可现在第二步便遭遇封驳,足以见得此事有悖常理、不得人心,几乎可以宣告失败。

        再拿去朝堂之上商议讨论,反对者只会更多,断无通过之理。

        刘泊如此操作,岂非自取其辱?

        且关键“取辱”者并非刘泊,而是陛下……

        马周沉思稍许,感慨道:“如若陛下此等坚韧之心志能够保持下去,倒也不失为一桩幸事。”崔神基愕然片刻,忽然领悟:“可万一不行,岂非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马周意味深长:“敢于直言犯贱、违逆圣意者,固然会被视为国之忠臣,可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对皇权毫无敬畏……你愿意青史之上背负这样一个评价吗?”

        崔神基赶紧摇头:“犯颜直谏乃是制止君上乱命,但君君臣臣、尊卑上下,岂敢有半分亵渎之心?”他已经明白陛下以及刘泊的用意,就是要在朝堂之上形成一股“天下人皆反对皇帝”的态势,彻底引发舆论,将自己放在“弱势”甚至“遭受欺凌”的位置。

        就赌一赌大臣们自珍羽毛、爱惜名誉,不肯背负“凌虐君上”之骂名。

        越级晋升这件事确实不对,可说到底也不过是皇帝家事而已,就因为这样一件小事便导致皇帝遭受整个朝堂的攻讦、反对,将皇帝置于“昏君”之境地,大臣们何其猖獗?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陛下有魄力啊!”

        “怕只怕这股魄力未能使尽,如若半途而废,那就得不偿失了。”

        马周感叹。

        臣子对于君王之要求,其实很是复杂。

        臣子讨厌非常强势之君王,威望厚重、令出如山,臣子毫无反驳之余地只能执行,任何劝谏的话都听不进去,如隋炀帝那般看似雄才大略、能力出众,实则一意孤行、刚愎自负,结果却将整个帝国搞得一团糟。臣子也讨厌软弱的君王,旁人说什么都信,既无主见、更无担当,致使政出多门、朝令夕改,朝野上下无所适从,多做多错、不做不错,整个吏治腐败朽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